苴却古砚馆

苴却砚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  1、可能是宋代“泸石砚”。当时砚石产地姚州(今大姚一带)处于泸水流域,而且属泸川(今泸州一带)辖区,是泸川的羁縻州。宋文学家、书法家黄庭坚和淳熙进士高似孙的著作中有关联性记载。后因这一带地区变化,渐至“不闻泸石可为砚”;
  2、清末民初的繁荣时期,在巴拿马博览会载誉而归,云南省府请制砚名家寸秉信去省城开发苴却砚,不料寸尚未起身而病故,后寸之子寸怀龙、钱秉初等亦作砚,但渐至沉寂;
  3、20世纪80年代,苴却砚再次进入繁盛时期。1950年代罗敬如在民间收藏到两方古砚,其石眼和石质特色俱佳,遂寻访石源30余年,在钱秉初的儿子钱必生、学生俞文香的帮助下,终于在金沙江悬崖峭壁中寻得苴却石材。此后10余年,罗敬如带领其学生、弟子和三个儿子对寻得的石材进行了研制开发,苴却砚得以重新面世。
  苴却古砚馆一共展出苴却古砚126方。这些苴却古砚是罗氏三兄弟自1985年以来,从云南的楚雄、大姚、姚安、永仁等地四川和西昌、会理、米易、德昌、会东等地收集而来。经古砚专家鉴评,这批苴却古砚为明代末年至民国初年制作的,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,在砚的形制和制作工艺上具有明显的时代、地域特征,是研究和发展苴却砚文化十分重要的样本。